BOY公益讲座 | 杜昀:诗意化的空间审美
所属类别: 新闻 点击次数:6082 发布时间:2016-07-01
导语:2016年6月25日,由毕路德BLVD携手美国《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》中文版、广州图书馆联合举办的“友创意人之BOY系列”公益科普演讲活动第18期,在广州图书馆成功举办。毕路德建筑顾问公司合伙人、总建筑师杜昀先生作为演讲嘉宾,娓娓道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,富有诗意与哲理的讲述引人入胜,吸引了上百名市民驻足观听。
诗意化的空间审美




现场问答




杜昀:千城一面,我觉得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,所以很遗憾我认为这种现象目前不会有所缓解,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会越来越单一。至少在目前,它是我们社会现阶段发展的一个方向。我一直讲,外部环境是人们内部生活方式的物化。人们曾经在意大利找到被埋没的庞贝古城,你可以在复原的城市里面去看到当时的生活场景。我们国家也有一本很有名的书《红楼梦》,红楼梦里面的大观园,被人们复制出来。大观园完全是虚构的园子,但是它可以通过文学著作的描写被建构出来。《红楼梦》并非些建筑的书,虽然里面有一些建筑的描写,但它讲的还是贾府的人的生活方式。说回现代生活方式,纽约人们开汽车,你驾马车,你愿意吗?北京人们现在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口号,就是不要收拥堵费了,我们自作自受。我们何必去干涉一个正常的生活方式呢?从这个角度来说,我认为千城一面是必然的。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,哪里有新鲜好玩的生活方式,马上就可以复制过来。为什么过去沿海人民吃鱼,内地人民吃猪肉呢?因为海鲜运不过去。现在内地人民在当地都可以吃上海鲜了。生活方式都一样了,就很难维持不一样的地域特征。未来也必须在生活方式的需求下,才会产生不同的城市与村落。当然,未来也有一种可能,就是会更多样化,每个人的生活都更个性化。以前是按群落分,城市白领,城市蓝领等等,现在可能你怎么样,他怎么样,每个个体都会有更多的选择,这个方向是对的。但是放在宏观的角度,还是一样的,每个个体的变化毕竟都是有限的。独立的文明,以后是不会存在的,你可以通过文化故事去传承,以场景意境的方式存在你的基因里,但不可能再以生活方式的形式存在。你可能不会再提一个鸟笼子上北京的茶馆,但茶馆还是可以挂一个鸟笼子,让你体验到曾经的情怀与故事。
新闻推荐
- BOY公益讲座 | 杜昀:诗意化的空间审美
- 杜昀先生应邀参加“CBC为城市而设计”论坛研讨
- “共绘精彩 齐添大胜”——2016年春茗酒会欢乐举办
- 杜昀先生设计美学分享会于深圳大学圆满举办
- 杜昀先生在“中装杯”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开幕式发表演讲
- 祝贺毕路德作品同时荣获ABBS年度最具未来感建筑奖、年度最佳效果图奖
- 毕路德酒店作品斩获欧洲颁发的全球A'Design Award最高荣誉铂金大奖
- 毕路德设计+VR科技,惊艳了深圳国际文博会
- 刘红蕾女士应邀参加2016“大师选助手”决赛并喜获设计助手
- 辉映满塘,掬水月在手——毕路德2016中秋问候
- 毕路德BLVD丨杜昀先生应邀在2016北京国际人居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
- 苏州设计入股,毕路德借力资本市场创造发展新机遇
- 毕路德酒店会所设计备受欧美媒体关注
- 【喜讯】全球酒店设计巨头排行榜发布,毕路德名列前三十
- 刘红蕾女士出席启迪设计集团揭牌仪式